打從出生開始,我們生活周遭都會有各式各樣的人存在,當然每個人重視的事物也相對的不同,事物的價值也只能由自身去定義。可啊!畏懼被他人討厭是人類的詬病,為了贏得周遭人的認同,而汲汲營營地去追求什麼,除了感到痛苦,自己也淪落為寄居在他人期望之下的寄生蟲,那麼你跟別人能有甚麼差異? 就算真的能從他人期望獲得什麼,同時,也扼殺自我的獨特。
“你是個怎麼樣的人? 你為了什麼而活?” 一個簡單的問題,卻難以一語道盡,抑或毫無頭緒。在卡謬的著作【誤會】裡,男主讓說過 「一個人需要幸福,不錯,但同時也需要找到他本身的定義。我想尋回我的故鄉,使我所愛的人幸福是會有助於找回我本身的定義……」人唯有意識到自己對他人是有貢獻的時候,才會明白自己存在的價值。
「罪也是一種孤獨,即使一千個人一起來完成一種罪行。」二十年前離家出走的讓,如今帶著大筆金錢,回到故鄉尋找失散已久的家人,不料,因為讓沒有表明自己的身分,而被母女謀財害命,聯手殺害,當母親意識到自己誤殺親生兒子時,已後悔莫及,內心空洞感吞噬她的理智,產生了悔恨,然而,妹妹馬坦因自己無法達成見到大海的理想,所以心懷怨恨,堅持殺害讓是正確的抉擇,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公平,這時,與母親意見分歧的她,才發覺幸福本身並不存在,餒心所渴望的永遠與事實無法一致,唯有麻痺自己對幸福的渴望,或是結束生命,才能克服現實的殘酷。最終,母女倆選擇自我了斷生命。
我覺得卡謬指出對於幸福與幸福本質的追求,本就取決於你要選擇挑戰或逃避生活的模式,選擇活在他人期望下的馬坦,批評活的自由自在的讓享盡了人生樂趣,而自己卻沒這種福份,但這不過只是為了說服自己接納不自由的人生,如果能有足夠的勇氣去追尋幸福的本質,為他人貢獻,那麼還會不明白自己為了什麼而活嗎? 我可不這麼認為。雖然每個人都是獨自的個體,都有不同的想法,但大家都是公平的,畢竟,就如同卡謬所說的”人生是所有選擇的總和”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onnie Wu 的頭像
    Connie Wu

    Connie生活日誌

    Connie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